面对经济全球化加速调整的压力,欧盟近年来开始有针对性地加强了贸易?;ぁ4?023年生效的《外国补贴条例》到针对原产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反补贴调查,再到近期对中国医疗设备供应商实施的政府采购限制措施等,无不显示欧盟当局在处理对华经贸关系问题上的?;ぶ饕迩阆颉U攵越谂访嗣骋渍叩谋浠?,上海市开放战略研究中心(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张晓朋博士对其展开了系统性分析。在这篇题为《对欧盟新?;ぶ饕迨抵实钠饰鲇虢夤埂返奈恼轮校髡呷衔访苏诠菇ㄒ桓龈丛拥?、多层次的保护主义框架,其手段已远超传统的贸易?;ご胧W髡呷衔访苏诠菇ǖ拿骋妆;ば路妒街饕⒃谌鱿喔ㄏ喑傻闹匾阒希阂皇钦铰孕缘毓菇ㄕ涡鹗路绞剑中鎏ㄏ喙馗稍ご胧┨峁┖戏ㄐ曰。欢腔谛碌男鹗路绞酱瓷枰惶仔碌牡ケ哒呶淦骺?;三是对所谓“外国竞争者”施加严苛要求,但同时却对本土产业发展放松监管并提供巨额补贴。以下是该文主要内容,供参考!
引言
2024年6月,欧盟首次动用其《国际采购工具》(International Procurement Instrument,IPI),对中国医疗设备供应商采取限制措施,这一行动并非孤立的贸易争端,而是一个标志性事件,预示着欧盟已将一种更具进攻性的新贸易政策工具全面投入运作。该措施在未来五年内禁止中国企业参与价值超过500万欧元的欧盟医疗器械公共采购项目,实质上关闭了一个高价值的市场细分领域。这一行动仅是一个系统性转变的缩影。欧盟正在构建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保护主义框架,其手段已远超传统的关税和配额。这一新范式建立在三个相辅相成的重要基点之上:(1)战略性地构建政治叙事,为干预措施提供合法性;(2)创设一套新颖且强大的单边政策武器库;(3)对外国竞争者施加严苛要求,同时却为本土产业放松监管并注入巨额补贴。
第一部分:构建“中国威胁”叙事
欧盟的?;ぶ饕逵衫匆丫茫谑状味谩豆什晒汗ぞ摺分?,一场高度协同的政治宣传早已先行,其目的在于将中国经济模式定义为一种直接威胁。该叙事架构为部署备受争议的单边工具创造了必要的政治空间。
(3)《汽车行业行动计划》:该计划涉及数十亿欧元,旨在支持欧洲汽车工业的转型,包括一个18亿欧元的“电池助推器”计划,并承诺额外调动500亿欧元的公私投资以增强本土供应链。
第二部分:欧盟扩充工具箱,将政策工具武器化
本文认为,欧盟正在采取一种“钳形攻势”,一方面利用传统工具施加战术性压力,另一方面则利用新型单边工具进行战略性颠覆。
1.《外国补贴条例》(FSR)FSR于2023年7月生效,赋予了欧委会广泛的权力,可以调查任何在欧盟境内运营并接受了非欧盟政府财政支持的公司。该条例设立了强制申报门槛,涵盖大型并购交易和公共采购竞标,同时欧委会还拥有依职权(ex officio)对任何市场情况发起调查的权力。一旦认定外国补贴扭曲了欧盟内部市场,欧委会可以采取纠正措施,包括要求企业退还补贴、剥离资产,甚至阻止交易或禁止授予合同。
2.《国际采购工具》(IPI)IPI于2022年6月生效,允许欧盟在第三国未能向欧盟企业提供类似准入机会的情况下,限制该国企业参与其公共采购市场。欧盟利用该工具,对中国医疗设备公司实施了为期五年、价值超过500万欧元的采购禁令。实践证明,IPI是一个强大的、具有外科手术式精确打击能力的市场封闭工具。
3.《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CBAM全称为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也被称为碳边境税或碳关税(carbon border tax),是欧盟针对部分进口商品的碳排放量所征收的费用。其费用与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TS)中的碳价挂钩,从而有效地将欧盟的气候政策成本向全球出口。尽管CBAM被包装成一项旨在防止“碳泄漏”的气候措施,但其在功能上构成了一道强大的贸易壁垒,对发展中国家和像中国这样的主要工业出口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上述三种工具并非孤立的政策,共同构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欧盟内部市场控制生态系统。FSR监管资本和投资,IPI监管政府公共采购,而CBAM则监管工业品的实物进口。当一家外国工业企业希望在欧盟运营时,可能会首先面临其进口产品需缴纳的CBAM费用。如果其决定在欧盟设厂以规避CBAM,其投资和获得的任何国家援助都可能受到FSR审查。如果该企业随后试图将其在欧盟生产的产品销售给政府机构,又可能因为其母国被认定为“不开放”而受到IPI的阻碍。在进口、投资和销售这三大关键节点,都增设了一个由欧盟单方面定义的审查关卡。这并非一系列零散的贸易防御措施,而是一个整体性的战略架构,旨在赋予欧盟对其经济空间的精细化控制权,使其能够根据一套单边制定的标准,优待本土参与者并排挤外国竞争者。
第三部分:欧盟的双重标准——外设壁垒与对内松绑
欧盟的外部?;ぶ饕逵肫淠诓坎嫡卟唤鼋獠烤赫呔苤磐猓挂ü薅畈固驼铰孕苑潘晒苤频淖楹?,积极培育内部企业和产业。

这张表格直观地呈现了本部分的核心论点,将欧盟内外有别的政策清晰地进行并列对比,揭示了欧盟的政策倾向:为外部参与者增加监管成本,同时为内部参与者降低成本。(三)补贴政策日益强化本部分将综合第一部分提及的补贴数据进行重新解读。这些巨额补贴并非自相矛盾的政策失误,而是欧盟整体战略的组成部分。其目标在于利用新?;ぶ饕灞诶菟玫氖奔浜涂占洌罅Ψ龀直就敛?。巨额欧盟产业补贴经常淹没在零散的政策公告中,表2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揭示了欧盟内部产业政策日益强化。
小结 本文认为欧盟已经踏上了一条激进的战略转型之路,正实施的是由虚假叙事控制、单边政策武器化以及内外有别的?;ぶ饕逅乇曜脊钩傻摹⒙呒郧⒌恼铰蕴逑?。该战略可能为某些欧盟产业提供短期?;ぃ浯劭赡苁且⒋鄹甙旱拿骋渍?,损害其最具竞争力的出口导向型企业,增加其公民的生活成本,并加速其声称正努力防范的全球碎片化进程。作者简介:张晓朋,经济学博士,现供职于上海市开放战略研究中心(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产业研究部
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https://cacs.mofcom.gov.cn/cacscms/view/statistics/ckajtj